Tuesday, February 26, 2008

"失去搖滾樂的城市"(Quote)

"在坊間,插港男的文章其實絕不比插港女的少。俱謂港男年紀一把,還像個孩子,三十歲人還在依賴父母;不是在領杯水車薪的工資,就是在唸飲鴆止渴的副學士; 和女人吃飯時又不主動付鈔,購物時又不主動挽袋;風度欠奉,餐桌禮儀又不懂;閒時不讀沙士比亞,不聽莫札特,對黑格爾尼釆康德一竅不通;只懂看球賽和打 Online Game,浪費光陰。當然,港男最為人垢病的,莫過於他們學歷不及港女高,賺錢不及港女多,走投無路之下,竟然耍無懶,走去怒插港女。如此怨氣,應是些媾 不到港女的可憐蟲才對。"

"大家曾否疑惑過,為何一個七百萬人的「國際」都會,竟然連一隊搖滾樂隊也流行不起來?自從Beyond之後,我再也看不任何一隊能夠風靡香港的年輕人。像LMF那些,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,從沒打進過主流市場。

一 個沒有搖滾樂的城市,只令人覺得暮氣沈沈。即使恆指三萬點,人們都肚滿腸肥,我還是感覺不到那種溫度。搖滾樂就是結合理想,激情,浪漫的音樂。不少對社會 現狀不滿的年輕人,都喜歡透過搖滾樂表達自己的熱情。因此在美國學運年代,搖滾樂也特別流行。當中最有代表性的,自是約翰連濃為首的一批英國入侵者。有人 說過,這班人只憑一個結他便能對抗整個美國政府。其實搖滾樂的威力是無國界的,在「上世紀八十年代未春夏之交的一場政治風波」之時,你猜哪首音樂最有代表 性?那並非《血染的風釆》,亦非《國際歌》,更非香港演藝界創作的《為自由》。在五月尾戒嚴的某夜,中國搖滾樂之父崔健到來獻唱。他的一曲《一無所有》, 令整個廣場二十萬大學生為之瘋狂,熱血沸騰。自此之後,《一無所有》便成為「風波」的集體回憶,就連日後洋人拍的「風波」電影,亦沒忘加插這一段。

這十多年間,搖滾樂在香港失去蹤影,男孩們心裡的火也隨之失去了。我們沒有了「原諒我這一生不羇放縱愛自由」,取而代之的,卻是甘於「做隻貓做隻狗不做情人」。我很想問一問:

香港的男孩們,你為什麼不火?I can't see the fire in your eyes﹗

你們對美好的生活和愛情,已沒有追求了嗎?

你們對現實世界,沒有不滿,不需發洩了嗎?

你們不厭惡戰爭,不渴望和平了嗎?

你們對現在的民主進程,政制發展,已經很滿意了嗎?

你們對現狀妥協了嗎?你們竟然妥協了嗎?"


"這世代的男孩子是聽Twins長大的,Beyond對他們來說,可能是老土的代名詞。"

"考試失敗,誰沒試過?我也試過。受點挫折後,能學到更多。如果立心要進入大學學習,那麼下定決心,咬牙再考,何恥之有?考三次四次而終能成功者,大有人 在。如果對讀書毫無興趣,那麼對此教育制度嗤之以鼻,拒絕陪跑,外面世界海闊天空,隻身闖蕩,又有何懼?本著心中一團雄雄烈火,旁人目光又豈用理會。當你 的師長輩罵你「爛泥扶唔上柄」,「一世冇出息」時,你生氣了嗎?你會吼回去嗎?「屌那星,我就唔衰畀你地睇﹗」當你的女友嫌棄你沒出息,跟了個美國回流的 番書仔時,你生氣了嗎?當那些港女專欄作家,口誅筆伐說你不懂沙士比亞,不懂黑格爾尼釆康德,不懂穿Paul Smith,不懂餐桌禮儀時,你生氣了嗎?

「屌那星,我就唔衰畀你地睇﹗」

這句話,你沒有吼回去。是你沒有吼回去的力氣嗎?還是你根本沒有生氣,不懂得生氣?

是否一個城市沒有了搖滾樂後,大家都不懂得吼叫了?

我們這幫人,與其說是第三代香港人,還不如說是搖滾樂的最後一代比較貼切。我們成長路上雖然沒有戰亂,且物質充裕,但起碼,我們還懂得吼叫。諸君看我寫《怒插港女》便知我是很火的人。我們的下一代,是沒有搖滾樂陪伴成長的一代。"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