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數碼相機面世後出生的嬰兒,應稱為「沒有底片的年代」。
--林行止《常在其中》
不久前,我開始被弟弟及其友人稱為「中女」。某次我在商場指著前面的師奶低聲問弟弟:「喂!她是中女,我又是中女?」弟弟斬釘截鐵點頭。
我投訴「中女」一詞定位太闊,弟弟說廿五到四十都屬中女:「你只是年輕一點的中女,但你仍是中女!」我這位「港中女」無言以對。
我生於一九七九,出生那年地鐵通車;對於一九七九,我只知道這麼多。但我一直很慶幸自己生於這世代,儘管別人說這不是一個好時代。
我們這一代,雖然被稱作「中女」,卻其實是很幸福的。
我為甚麼慶幸自己是中女:
1--我聽過黑膠
記識一位十多歲的男孩,他是K歌之王,任何流行曲都懂得背誦(注意:不只懂得唱,而是背誦),但他說,自己一生從沒有買過唱片。雷頌德陳輝陽王雙駿應該十分仇恨他,因為他是不折不扣的BT世代。
現今的小朋友,聽聞過世上有一樣東西叫做黑膠,我卻是真真實實地聽過黑膠。最重要的是,我剛好「踏正」一個由黑膠到錄音帶,經過CD、MD,順利過渡到MP3、UMD、MP4的年代。我記得小學時 dub cassette,在電台用 Technics 黑膠機,亦同時能安然過渡到今天的數碼年代。比我年輕十多歲的人,懂性時已經MD年代了,真蝕底。相反,比我年長十多歲的,要他們學會在網上買歌,可能無所適從。
我很榮幸自己踏正這一代,見證了科技變遷;由打字機到 excel,由大東電報局到 IDD 減價戰,再到視像電話。
2--我知道自己老了之後,打扮不會太有問題
每逢遇見「打扮嚴重戀舊」的人--五、六十歲人了,還穿著 shoulder pad 大褸、紋了眉、烈紅的嘴、厚厚的粉底--心裡絕不會取笑,亦不會覺得他們發瘋;他們只是戀舊罷了。戀舊,是合理的,因為一個人對於時裝/美學的觸覺,是在他們廿多歲的時候奠定的--你在廿來歲時認定甚麼是美,就會一世都認為那是美了。就算你之後不會再穿那類型衣服,化那類型的妝,也只是因為你覺得不適合自己的年齡而已。我問媽媽、婆婆、阿姨、姨丈甚麼衣服最美,嘩他們的答案,統統是他們廿多歲時流行的東西。
既然一個人對於時裝/美學的觸覺,在他們廿多歲之時奠定,我們算好幸運,在我們廿多歲時(即是現在),興一樣東西:做自己。上一代的潮人,形象非常劃一,就是:看來都像飛仔飛女;造型越飛,等於越潮。我經歷過 YORK 喇叭褲、bold 袋、Boy London 大錶面的劃一年代(如果你唔咁樣著,就諗唔到方法扮型了),但之後,世界不同了,我們流行一樣東西:簡約!!!
一條剪裁簡單的牛仔褲襯一件白恤衫,也可以靚!
一對平底鞋配一條直身裙,也可以靚!
嘩實在是太幸福了!
我們在廿多歲的時候知道「簡約」這個詞語,就算我老了,也不會打扮到鬼靈精怪。可以很簡約,亦同時覺得自己靚,真是三生有幸。
3--我可以從別人口中聽到有關抗日戰爭與文革的故事,而無需親身經歷。
多數人在廿五歲以後,才懂得欣賞歷史,廿五歲以前,都不太想聽阿爸話當年。我慶幸自己近年開始願意聽長輩的往事。比我年輕十年的後生,到他們廿多歲,對這題目感興趣之時,經歷過抗日戰爭的長者都魂歸天國得七七八八了,想知道多點,就只得看書。上一代人說起文革,講得栩栩如生,再遲一點,就未必有氣有力繪影繪聲了。
我們見證英式統治、六四、九七移民潮、回歸升旗、中國經濟起飛、零八奧運,我們踏正這個命中注定當目擊者的年代,做這年頭的港中女/中男,實在有點歷史意味。
4--我看過《金電視》,也知道狗仔隊只是打份工
從前的傳媒斯斯文文,雜誌連寫句 caption 都彬彬有禮,明星就是明星,尊貴而有神秘感,這我還記得。後來有了《YES!》、有了黎智英、有了一大堆 3388 周刊,報道手法側重娛樂性,新聞紙也沒從前那麼沉悶了。我不會說這是好或者不好,因為我已經心智成熟到懂得分辨真偽。
好些長輩,凡說起當今的傳媒,就顯得人神共憤,合理的,因為他們大半生所認知的傳媒與今天的相差太遠,他們接受不來的。我們在願意接受轉變的年歲目睹一切(無論轉變是好是壞),心情該會好一點。至於比我們年輕的一輩,對不起,你沒看過期期封面格式一樣的《金電視》(一定是一張大頭相+左下角一行斜字),就不知道甚麼是簡約清新呢。
我們這一代不能再好的了。
遲我十年出生的,有很多東西都沒見過;
比我年長十歲的,面對這個變得太急的時代,會感到束手無策;
今年或以後出世的更慘,他們一出世,香港的夏天已經三十四度了。
Thursday, December 20, 2007
沒有底片的年代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